1)第三十三章 明朝版红旗渠(上)_穿越明末当土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通guò这一段小小插曲,吴为发现青壮们已经形成了很强的集体意识,能自觉维护这个集体的利益。想想也是,这一千多青壮中有不少本来就有同乡或者亲戚关系,这些天来一起劳作,一起杀敌,一起操练(罗汝才以戚家军的操典训练他们,五日一操)更是培养出来了朴素的团队精神。再加上吴为给他们提供的待遇十分丰厚,使他们能够赡养家人,在这大灾之年更为难得之极,相比之下灾民大营的流民们则长期处于营养**的半饥饿状态,更不必提广大灾区的民众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了。所有这一qiē也使他们自觉地将自己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,隐隐有一种集体荣誉感了。

  对于吴为,青壮们是发自内心的崇敬,这不仅因为吴为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,而且在于他作为现代人,潜意识中就认为人人平等。在这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,像吴为这样的作派就属于绝无仅有。看在众人眼里,吴为对小孩表xiàn出的喜爱,对老人表xiàn出的尊敬都是发自内心的,完全没有官僚士绅居高临下的优越感,这使得他们在心里将吴为看成了自己人。更有些见识稍广如罗汝才等人,将这看作是吴为其志不小的表xiàn,对他更是归心。而且吴为的卖相实在是不错,身材高大,相貌俊秀,一看就是来历不凡,非富即贵,让人心生敬畏,可他偏偏又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性子,这就是所谓的领袖气质罢。

  不过,通guò流民偷种苗这件事,也提醒了吴为,灾民大营中的流民不断增长,整日无所事事,长此以往必会生出事端,要知道这一块事务属自己分管,自己对他们也是负有责任的。经过漕运一事,吴为产生了一个想法,既然延河里有水,何不组织灾民兴修水利,灌溉两岸农田,既可利用灾民的劳力,使其不至无所事事,又可减轻大旱带来的灾害,此事若成,岂不一举两得。不料与李班头、赵总甲等商议时,众人皆是摇头,原来延河地势较低,两岸田地多半地势较高,无法自流灌溉,只能依靠肩扛手抬取水,须知人力有时而穷,这千千万万亩农田又哪里都顾及得到了。

  吴为也考虑过用大型水泵将低处的河水抽上来,但抽水泵在这里只能使用柴油,一次两次可以,长期保持大范围灌溉不现实,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实现自流灌溉。怎么办呢,要是球球在这里就好了,他是农业专家,肯定会有办法的。想到球球,吴为突然灵机一动,球球不能过来这边,可以把这边的情况拍下来给他嘛,自己怎么这么笨呢?

  说干就干,吴为由赵文卓带路,找到安塞县城附近的一座小山。待到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,放眼四望,只见周遭地势一览无余,吴为不禁大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fxs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