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八十二章 世子的手面_穿越明末当土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吴为李崇同桌。他对各项菜式来历名目都十分熟悉,每样菜上来都负责详细解说,令得两人大开眼界,狂吞馋涎,更是筷落如雨。李若琳和李夫人等女眷坐一桌。却又斯文得多了,却也竖起耳朵听李修竹说话,暗道这名都大郡当真不凡,一道吃食也有这许多讲究来历。转念又想,以下午所见所闻,这开封街景便已然如此繁华,却不知京师又该是甚么模样。

  李修竹与吴、李二人相谈甚欢,又聊了些关于徐光启的事迹,吴为事前既然做过功课,自然应答如流,对其生平著述学问当真是如掌观纹,如数家珍。开玩笑,以现代互联网之强大,这点子资料还不就是分分钟的事。相反,这时代信息交流不畅,许多消息都是依靠口耳相传得来,讹误甚多,譬如吴为所言,十成中倒有七、八成二人闻所未闻,而自家所知的也绝无吴为详尽,当下本来纵有些许疑心的至此也打消得一干二净了。

  晚明民间思潮泛滥,各样学术派别层出不穷,对国情民生多有讨论争鸣,李崇和刘修竹又都算得是这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(刘修竹是廪膳生员,也就是秀才里面成绩优秀有奖学金的那种,通常一个县最多20个名额,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名牌大学生,而李崇是进士,全国每三年不过录取100余名而已,最少也相当个大学教授罢。现代人名器滥用,大学生毛入学率已近五成,含金量比之秀才犹有不及,录取者却无不广邀亲朋,大事庆贺,更弄出金榜题名、状元登科等种种名目,古人有知,必不以为然也),身在其中,自然也有不少对时局的看法,而吴为在二人看来,当真是见识极广,于经济之学无不涉猎,且往往妙语连珠,有发前人所未发者,三人相谈甚欢之余,二李不由对教出吴为这等弟子的玄扈先生更是敬佩不已。

  只是李崇在感叹之余,不免也暗自腹诽,吴为极是聪明,年纪虽轻,学问可称渊博,这是确然无疑的了,如此资质,却对制艺八股一窍不通,自己曾私下从旁考校,发觉其连蒙学的千字文、弟子规也不甚熟稔,更遑论四书五经,相反于术数一道却极是精通,显是个专研杂学的,这在更加坐实了他玄扈门下身份的同时,也让李崇不免暗道可惜。

  天色渐暗,街道两旁店pù早已陆续挂上了灯笼,极是明亮,照得大街之上如同白昼一般,熙熙攘攘的人群又恢fù了出事前的淡然平静,一些摆摊叫卖吃食的小贩也像突然间出现在了街面上,大声招徕生意,比之白昼竟似还要热闹几分。死者伤者都已被衙门安置,除了出事地点附近还有一些失踪者家属在沿河寻找自家亲人,偶尔发出低低的哭泣声之外,竟似适才的惨事并未发生过一般。

  席至中途,老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fxs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