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01章 0198【以科考定胜负!】_大宋泼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01章0198【以科考定胜负!】

  一百个人,抢六个岗位。

  能不卷么?

  再说了,比起后世的考公,眼下这就是小巫见大巫。

  韩桢随手拿起一本账目。

  厚实的书衣上,写着一行大字《益都郡户籍册·外城东·卷三》。

  账目翻开后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扉页。

  扉页上,用极为漂亮的梅花小楷,写上整本账目的凡例。

  所谓凡例,谓之发凡起例。

  就是一本书的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,用最简洁明了的文字,描述大致内容。

  凡例下方则是目录,每一个目录都是一条街道,细致到多少页,一目了然。

  比如第一页到十七页,记载的乃是浣衣巷。

  往后官吏们翻看查阅资料,只需看一眼扉页的目录信息,便能迅速找到想查找的信息资料,大大提升了办差效率。

  一连翻阅了几本户籍,韩桢满意地笑道:“这份差事办的不错,记你一功。这段时日辛苦了,许你两天假期,不算在休沐之内,好生歇息歇息!”

  刘宓是好吃贪财,但不能因此就否认他的才能。

  事实上,能从几十万举人中脱颖而出,高中进士,并在五十岁之前混到正五品,任青州通判,要说他是个蠢材,任谁都不信。

  瞧瞧常知县,蹉跎了这么多年,还是个七品知县。

  刘宓先前那般做派,只不过是因为上位者昏庸,导致整个官场环境俱都是如此。

  大宋官员,三年一任。

  每年一小考,三年一大考,根据任期内的政绩,最终决定是升迁还是平调。

  但,到了宋徽宗时期,一切都变了。

  官员调任极其频繁,任满三年者少之又少,经常出现刚刚上任还没半年,便被朝廷一纸调令,调往其他地方。

  甚至于,上任的路都走了大半,结果忽然收到调令,无奈之下只能赶往另一处上任地点。

  这种情况之下,官员如何治理百姓?

  别说办实事了,能理清治下那些士绅大户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,就已经算不错了。

  任何一项利民政策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少则一两年,多则三五年,甚至更久才能见到成效。

  就比如鼓励百姓开垦荒田,荒田开垦了,至少一年后才能带来收益。

  况且,古时出一趟远门,是极其遭罪的事情,动辄两三个月,甚至半年的时间,以至于出现官员病死在路上的惨剧。

  那怎么办?

  努力捞钱呗。

  多捞些钱,上下打点一番,调回东京城当个升朝官儿岂不美哉?

  哪里还需遭舟车劳顿的苦。

  这就是为何,常知县对调回东京城当升朝官如此执着的原因之一。

  “多谢县长!”

  刘宓长出一口气,心知自己算是通过了考验。

  自从他亲手杀了录事参军之后,就彻底上了韩桢的贼船,赵宋那边肯定回不去了。

  擅自诛杀朝廷命官,还是正六品的文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fxs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