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73章 开朝会炎汉诏书,论功赏两宫之争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473章开朝会炎汉诏书,论功赏两宫之争

  三月二十四日

  皇太后甄氏与太后张氏居于皇帝刘深皇位之后,垂帘听政,时人称之为“两宫听政”。

  陛阶之下,太傅白康、太师司马懿隔着陛阶相对,稳坐两侧。

  再往外些四大辅政大臣,从右往左依次坐着护国大将军、北地王刘谌,丞相、涪县侯费祎,太尉、温县侯司马师,抚国大将军、望都侯甄乾。

  四人皆面南而坐,面对着朝中的文武大臣。

  其余大臣分为文官武官,隔着殿门到陛阶的通道,按照俸禄、官阶相对而坐。

  一个小黄门站在陛阶中间,向群臣宣读着昨日定下的诏书:

  “应天顺时,受兹受命,建平六年三月二十四日,先帝刘璿···经廷议,上谥号‘庄’,···立庙,庙号“英”,是为汉英宗孝庄皇帝。

  ···

  中书令XXX。

  辅政大臣:

  丞相涪县侯祎【印】

  太尉温县侯师【印】

  护国大将军北地王谌【印】

  抚国大将军望都侯乾【印】

  太皇太后之玺

  皇太后之玺

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

  尚书令

  布告天下,咸使闻之”

  待到有司持诏书抄录,准备发布天下后,小黄门接着又开始宣读皇帝刘深的继位诏书,追立懿帝刘禅庙号的追立诏书。

  因为不可能全天下所有的诏书都加盖符印,因此负责抄录诏书的誊录郎只会抄送文字而无符印。

  故而除了第一版诏书上有各级官员的符印以及传国玉玺之印,张贴在各地的诏书,都只有负责抄录的当地官府符印,以示效力。

  身为专门誊录诏书、制书、敕书的誊录郎,并需要在誊录后的行文之后,附带誊录郎自己的名字。

  誊录郎属光禄府,皆是秩俸一百石的朝廷在编官员,有二十多人,属于京官。

  而誊录郎必须见印誊录,违者轻则下狱,重则处死。

  不过一般没有誊录郎敢违制誊录诏书,除非发生政变,政变者没有得到符印,拿着刀剑逼迫誊录郎誊录。

  不过如此的话,政变者成功还好,还可以补拟诏书,而誊录郎也可扶摇直上。

  若失败,誊录郎将会随政变者一同粉身碎骨,而且是抄家灭门。

  等到三封诏书宣读完毕,群臣开始商定新帝继位后,需要做的事情。

  首先是组建治丧会,能够入选的,都是有权有势之人。

  接着看皇帝是否需要行大赦天下之令,然后商议明年年号,当然也有直接改今年年号的。

  最后商议人事问题。

  朝会举行了六个时辰,到了饭点,群臣都是在宫内就餐完毕后,接着回到大殿商议。

  朝会结束后,又通过了多个决议,颁布了多个诏书、敕书、制书。

  定明年的年号为“兴泰”,以明年为兴泰元年。

  又通过了多个擢升南征功臣的决议,以及封赏皇亲的册封。

  擢南中郎将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fxs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